番茄黑斑病
.jpg)
番茄黑斑病又称钉头斑病,指斑病是番茄的一种普通病害。
典型症状
果实发病出现近圆形病斑灰褐色至褐色,稍凹陷边缘明显,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。
发病原因及规律
病原为番茄钉头斑支链孢真菌,病原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,第二年春天病原借气流传播。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,植株生长衰弱或果实有伤口,容易发病。
防治措施
1.农业防治。加强水肥管理,使植株稳生稳长。
2.药剂防治。从青果期开始喷施。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,棚空中没亩每次用45%百菌清烟剂200g熏治。
番茄斑点病
典型症状
主要危害叶片,病叶上先出现细小的坏死斑点,然后坏死斑点逐渐扩大病斑成灰黄色至黄褐色,有紫褐色轮纹或边缘周围有一圈黄晕,病斑大小不一致,潮湿时病斑表面现暗灰色霉状物,严重时叶片枯死凋落。
发病原因及规律
病原为番茄匐柄霉。病原在病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过冬,翌年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,温暖高湿的天气发病重。
防治措施
1.农业防治。有机肥要充分腐熟。灌溉时要避免浇水过量,棚室浇水应在上午,注意通风,防治湿度过高。
2.药剂防治。发病初期喷洒30%碱式硫酸铜悬乳剂400倍液或47%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-900倍液,每天一次。
番茄早疫病与番茄晚疫病
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或夏疫病,是番茄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,各地均有发生。一般年份茎叶发病率在10%左右,流行年或重病田可达100%。
典型症状
各生育期都可发病,可危害叶片、茎、花、果实等以叶片和茎分枝处最易发病。1.叶片发病;2.病斑具同心轮纹;3.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;4.茎部出现椭圆形深褐色病斑;5.果实从果柄裂缝处发病;6.果实出现暗褐色病斑。
发病原因
病原可通过气流、雨水、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,从气孔、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
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湿度80%以上,温度20-25℃最易发病。
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易发病,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,叶面有水膜,也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防治措施
1.种植消毒。50%多菌灵500倍浸种。
2.农业防治。重病区实行轮作,适时放风防治湿度过大。清洁田园,及时摘除病、老、落叶,摘除病果,拔出重病株,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掉,清理完后要记得洗手,做好清洁。
3.药剂防治。发病初期,可喷洒500g/L的异菌脲悬浮剂400-800倍液或60%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-1000倍液、60%丙森锌烯胺菌脂水分散粒剂500-1500倍液;也可用45%百菌清每亩200-250g在傍晚重蒸。
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疫病,是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。该病流行性很强,破坏性很大,常造成20%-30%的减产。
典型症状
叶、茎、果均可受害,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。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,以后迅速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萎蔫。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,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,扩大转为褐色;空气潮湿时,病斑会迅速扩展,叶背病斑边缘会有一层白霉状物;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,后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。
1.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;
2.病斑干燥后呈青绿色干枯;
3.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;
4.果面儿出现油浸状大斑;
5.果实发病;
6.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。
防治措施
1.种子消毒。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和多菌灵药剂处理。
2.农业防治。选用抗病、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轮作,高畦轮作,小水灌溉。
药剂防治
定植后可喷洒70%代森锰锌800倍,以保护幼苗,发病初期喷洒52.5%噁铜霜脲氯水分散粒剂1000-2000倍液或72%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00-300倍液、60%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300-400倍液,45%百菌清每亩200-250g熏治。